2025年上半年,雷山县以“预防为先、治理为要、监管为重”为防控理念,扎实推进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和检疫工作,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为森林资源安全筑牢生态防线。
一是构建监测网络,强化动态预警能力。构建县、乡、村三级立体化监测体系,科学布设40个固定监测样地,配备专职监测员1名,同步发动护林员、村民等群体参与动态巡查。通过日常巡查与专项调查相结合,上半年累计开展监测调查10余次,实现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实时感知、快速预警”,为防治工作争取宝贵时间窗口。
二是实施精准防治,守护森林生态安全。针对松褐天牛等虫害实施精准防治作业。综合运用无人机飞防、人工清理枯死松木等措施,完成防治面积0.1万亩,经科学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持续控制在2‰以下,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得到有效维护。
三是深化攻坚行动,巩固疫情防控成果。以松材线虫病五年攻坚行动为抓手,持续巩固疫区撤销成效。强化日常监测,加密重点区域巡查频次,上半年累计排查松林面积13.5万亩;加大枯死松木清理力度,精准清除98株枯死松木。通过源头管控与动态监测相结合,有效降低疫情反弹风险,切实保障松林资源安全。
四是加强宣传培训,提升群众防治意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广泛开展防治宣传。线上依托推送科普视频15条,累计播放量超3万次。线下组织专题培训3场次,利用赶集日发放宣传资料2000份,同步开展现场答疑,解答群众关于病虫害识别、防治措施等疑问120余条。向群众普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知识,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通过多样化宣传,显著提升群众防治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