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入侵生物是指在当地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可能或已经对生态环境、人类生产或生活造成明显损害或不利影响的外来生物。随着世界贸易、国际交流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在人类有意或无意的帮助下,许多物种从原产地跨越州界、国界侵入到新的生态系统中,由于缺乏天敌等因素的制约,这些外来物种的种群不断扩大,对侵入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造成重大影响,形成生物入侵,并且愈演愈烈。为此,黔东南州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势在必行。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普查意义。外来物种入侵事关国家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是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入侵物种容易造成生态系统不平衡,破坏物种生境和减少生物多样性。贵州是长江和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以及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蕴育了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目前已发现物种24547种,生物多样性居全国第四,也是受外来物种入侵较为严重的省区之一。黔东南州森林资源丰富,是贵州省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东与湖南省接壤、南和广西毗邻,易受外来物种入侵。加强外来有害生物物种的普查,对摸清入侵生物本底,制定科学防治方案,保护生态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明确工作任务,认真开展普查工作。根据《省林业局关于开展全省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的通知》认真学习、认真研究,准确把握普查工作的总体架构和工作要求。通过查清外来入侵物种的发生种类、分布、发生面积、危害程度等,开展风险和危害评估,客观认识全州和各县(市)风险水平,同时通过普查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监测,提出预防和治理策略,为各级政府有效开展防控提供权威的信息及科学决策依据。
三是强化要素保障,确保普查落地成效。州林业局将比照省级,成立领导小组,并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具体实施,要将普查责任细化到岗。合理规划组建自己的技术支撑队伍,做好基层力量的组织和调研,县(市)多方力量的科学协同,为普查工作提供技术保障,保证最终数据具有严肃性、准确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同时要及时谋划争取普查工作经费,加强普查外业管理,做好人身安全事故防范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切实保障人身安全。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防范意识。外来入侵物种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人为活动需可通过多种宣传形式,大力宣传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性和加强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将《生物安全法》和《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等系列法律法规纳入普法内容,提高全社会的关注度,提升群众对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工作的理解度和配合度,引导群众主动防治。提高涉林企业和个人的遵规守法意识,提升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部分贵州林业有害生物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