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黔东南州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念好 “早、绿、建” 三字诀,压实各级林长责任,推动森林草原资源生态保护、修复和灾害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破坏森林资源案件、森林火灾卫星热点数量实现“双下降”,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越守越牢,森林生态效益日益凸显。林长制的实施,为黔东南州释放绿富共赢的强劲动能。
扛稳责任“早”字先行,执行林长制决策部署。一是任务早安排早部署,明确职责任务。将全面推行林长制纳入“十四五”规划,出台《黔东南州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健全林长制工作机制。州林长办充分履职,通过“一县一单”“一林一单”等形式,督促各级责任单位和林长履职尽责。二是系统早建立早运行,形成工作格局。在州总林长推动下,各级林长齐心协力,形成“党政齐抓、部门联动、上下共管、群众参与”的林长制工作格局。2024 年,全州选优配强各级林长 8771 名,开展巡林活动 14.22 万人次。三是机构早健全早作为,强化组织保障。全面深化机构改革,推进标准化乡镇林业站建设。全州 16 个县(市)217 个乡镇(街道)中,加挂林长制工作服务中心的乡镇有 216 个。建立“林长+护林员”网格化管护模式,实现精准管护。
聚焦关键“绿”字先治,落实林长制工作措施。一是优化生态环境“增绿”:2024 年,全州组织义务植树 576 万余株,完成营造林 38.27 万亩,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与水源涵养项目,完成退化林修复 34.17 万亩、封山育林 6.8 万亩。二是保护森林资源“管绿”:加强森林采伐限额管理,依法审批林地使用,核查森林疑似变化图斑问题,立案调查并查处 203 起。自然保护地建设有序推进,持续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达到95%以上,古树名木保护率达到 100%。三是消除灾害隐患“护绿”。深入实施松材线虫病防治攻坚行动,防治有害生物 47.86 万亩,清理除治疫木 15.87 万株。依法审批农事用火、生产用火,查处违规野外用火行为。全年全州共发生一般森林火灾 1 起,森林火情 2 起。四是发展林业产业“用绿”。推动油茶种植突破 182.3 万亩,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突破 743 万亩。创建国家级林下示范基地 8 家,培育林下经济经营主体 1.9 万个,全产业链产值达 190 亿元。
长效机制“建”字先立,探索林长制治理机制。一是探索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考核制度。优化林长制考核评估体系,将林长制责任落实纳入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全州统一规范设置林长制公示牌 3000 余块,标明责任林长工作职责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二是探索“林长+检察长”两长协作。出台相关意见,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发挥。通过智慧巡林模式,形成监督合力。全州破坏森林资源案件数量连年下降,连续三年未发生重大破坏森林资源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