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五个一工程”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建设创新高

来源: 自然保护地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1-06 10:47

开展自然教育,培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之一。黔东南州现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地质公园五类自然保护地45处,总面积53.37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7.62%。各类自然保护地内资源丰富,具备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客观条件,为加快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和加快建设自然教育载体、系统开展自然教育奠定了坚实生态基础。通过充分发挥全州自然保护地资源富集优势,积极构建自然教育体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2024年来,州林业局先后投入320余万元,实施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五个一工程”建设创造新高度,着力推动我州自然教育事业扬帆起航。

以规划为引领,下好“一盘棋”。围绕全州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资源、普及科学知识、传播人文文化、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四大功能,立足我州自然保护地各类资源,率先在全省完成了《黔东南州自然教育发展总体规划(2023-2035)年》编制,为全州自然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规划依据。

以基地为依托,织成“一张网”。积极申报将整合优化后的32个自然保护地列为省级自然教育基地,并在州级率先完成了阳河风景名胜区、从江风景名胜区、从江加榜梯田国家湿地公园、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等4个省级自然教育示范基地建设。

以教育为内涵,同上“一堂课”。先后组织1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和省级组织的自然教育业务培训班,培育了120名自然教育人才队伍。通过与高校、研学机构的合作,编制完成全州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课程176门

以宣传为抓手,搭建“一座桥”。完成黔东南州自然保护地建设成效宣传片拍摄并在贵州省电视台第二频道播出,以及开展的黔东南州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发展成果展示摄影大赛,向公众展现了黔东南州自然风光、民族文化之美。同时出版发行了苗岭国家地质公园科普图书丛书1000册。

以社区共建为试点,拧成“一股绳”。通过实施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社区共建项目,完成对剑河县八郎村村民自建的1个乡村古生物化石陈列馆、1栋木制房屋(约200平方米)改造提升,以及村内导示、解说等标识标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