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黔东南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立足森林资源优势,突出抓好林下种养殖等林下经济产业,不断探寻林下经济“金钥匙”,打门绿色致富门。
一、合理利用森林资源。黔东南州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共有林地面积3540万亩,森林面积3269万亩,森林覆盖率69.63%,森林蓄积量2.2亿立方米。立足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林下种养殖等林下经济产业。根据省级林下经济专项统计调度数据,截至2024年9月底,全州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733.06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134.54亿元,其中林下种植利用林地面积115.9万亩,产量18.33万吨,产值28.54亿元;林下养殖利用林地面积161.5万亩,产量7.17万吨,产值33.81亿元。
二、强化合理布局。根据黔东南州自然资源条件和森林资源资源禀赋,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以本地及粤港澳等东部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谋划产业布局,精准合理规划产业规模。一是集中力量发展以天麻、黄精、淫羊藿、茯苓等药食同源重要单品为代表的林下中药材产业。根据省级林下经济专项统计调度数据,截至9月底,全州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7.42万亩,产量11.45万吨,产值达21.6亿元。二是选取养蜂基础及蜜源资源较好的黄平县、黎平县、台江县、雷山县、从江县等县发展林蜂养殖。截至9月底,全州林下养蜂达26.66万箱,产值达1.95亿元。三是在黎平、剑河、三穗、榕江等县发展林菌种植,截至9月底,全州林菌种植达0.59万亩,产值0.31亿元。四是利用林地空间及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发展鸡等林禽养殖,截至9月底,全州林禽养殖利用林地面积26.51万亩,林禽出栏829.72万羽,产值达10.42亿元。
三、强化资金支持。一是政府奖补资金。通过奖补在林下经济产业建设中成效明显的市场经营主体,进一步激励市场经营主体参与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021年州级扶持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资金共奖补林下种养殖产业经营主体资金513.19万元,其中林下中药材种苗繁育示范基地90万元、林下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213.19万元、林下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50万元、林禽养殖示范基地30万元、林下中药材精深加工80万元、林下中蜂规范化繁育场50万元。二是用好用活政策支持资金。根据《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21〕20号)文件中的“支持国家储备林40%以内贷款资金实施林下经济项目”政策,统筹国储林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等用于支持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三是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2024年,黔东南州共获省级林业产业化补助资金1285万元,其中花卉及观赏苗木项目125.4万元,林下养殖项目143万元,林下种植项目1016.6万元,获得项目数量与补助资金额度均为全省第一。
四、强化示范带动。通过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打造、高水平管护,以及典型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带动林下经济产业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推动了全州林下经济基地高质量建设,打造了黎平县万宝山万亩天麻种植产业园、雷山县丹江镇万亩天麻种植示范园、凯麻丹林下种养殖产业带(下司-龙山-宣威-兴仁)、凯台林下种养殖产业带(三棵树-台盘-革一-凯棠)、从江县千亩淫羊藿种植基地、黄平县上塘镇林蜂养殖基地以及“岑巩县千亩黄精种植示范基地”等高标准示范基地。截至目前,黔东南州累计创建国家级林下示范基地8个,已建成和在建百亩以上林下经济基地2256个,其中百亩以上林下经济基地2017个、千亩以上林下经济基地220个、万亩以上林下经济基地19个。
五、强化标准生产。2022年,黔东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林下食用菌生产经营管理规范》《杉(松)林下香菇生产技术规程》《大球盖菇林下栽培技术规程》《杉(松)林下茶树菇生产技术规程》《林下猴头菇生产技术规程》《林下养鸡经营管理规范》《杉(松)林下黔东南小香鸡养殖技术规范》《油茶林下黔东南小香鸡养殖技术规程》《林下蛋鸡养殖技术规程》《林下中华蜜蜂养殖技术规程》《地理标志产品 雷山乌杆天麻》《地理标志产品 雷山乌杆天麻林下种植技术规程》12项林下经济州级地方标准。相关标准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黔东州林下种养殖技术标准,推动林下种养殖产业向规范化、标准化高质量发展。
六、强化品牌建设。立足黔东南生态优势,通过对产品进行包装宣传等,黔东南州林下种养殖产品借助“生态、绿色”优势已小有名气。目前,全州林下经济产品累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黎平茯苓、榕江小香鸡、榕江葛根、塔石香羊、雷山乌杆天麻、剑河钩藤)、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个(黄平魔芋、黄平太子参、施秉太子参、施秉头花蓼、剑河小香鸡)、农产品地理标志4个(黔东南小香鸡、黄平白及、黄平黄牛、黄平金黄鸡)。同时,通过“线上+线下”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线下在车站、商场和景区等人流量大场所开设农产品体验店;线上鼓励企业、合作社入驻天猫、淘宝、京东等国内大型网络销售平台,合理利用“网红效应”开展直播带货等方式,不断提升黔东南州林下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