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强化地方标准体系建设支撑林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远发展

来源: 局产业办 发布时间: 2023-01-09 15:03

加强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是提高林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林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现代林业,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坚持以人为本、对人民负责的具体体现。近年来,黔东南州林业局紧紧围绕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把增加绿色优质林产品放在突出位置,立足生态优势、环境优势和基础优势,坚持源头严控、过程严管、风险严防,大力开展标准制定工作强化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扎实推进质量兴林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为加强林下中药材、食用菌、林下养鸡、蜂蜜等食用林产品在种植、养殖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强化源头管理,科学引导生产者调整种养殖计划。提高种植、养殖业主的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做好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和报告工作,保障林产品质量安全,黔东南州人民政府高位推动,成立黔东南州林下经济标准制定工作专班,选优配强专班人员,切实做到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统筹协调推进林下经济标准制定工作。

二是狠抓要素保障。为做好相关林产品地方标准制定工作,2022年,黔东南州级财政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林产品地方标准制定,共计立项制定11个地方标准,制定4个体系目录,涵盖林下中药材、食用菌、林下养鸡、蜂蜜等林下种养殖主要产品,覆盖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每个地方标准补助经费5万元,每个体系目录补助经费0.5万元,共计57万元。

三是构建标准体系。首先加快林下产品的地方标准制定。2022年,制定并发布了《林下食用菌生产经营管理规范》《杉(松)林下香菇生产技术规程》《杉(松)林下茶树菇生产技术规程》《松木林下猴头菇生产技术规程》《林下养鸡经营管理规范》《杉(松)林下黔东南小香鸡养殖技术规程》《油茶林下黔东南小香鸡养殖技术规程》《林下蛋鸡养殖技术规程》《林下中华蜜蜂养殖技术规程》《地理标志产品 雷山乌杆天麻林下种植技术规程》和《地理标志产品  雷山乌杆天麻》11项林下经济州级地方标准,构建林下重点发展食用单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标准化监管体系。通过全过程的监管,保证主要单品的质量与效益,提高林下产品的信誉度、竞争力,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有效服务支撑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其次完善油茶产品地方标准体系。近年来,我州先后制定包含油茶生产区划、栽培环境条件选择、良种选育、种苗生产、丰产栽培、基地建设、低产林改造、生产农事安排、病虫害防治、茶果采收与处理、茶油加工及销售管理等环节的州级地方标准共18项,制定了省级地方标准(DB52/T 1347-2018地理标志产品锦屏茶油)1项。

四是狠抓安全监管。首先从生产环节(含产地环境)的质量安全上加强监督管理,在生产种植方面严格按照标准在用地选择上严格控制建设环境,选择大气、水、土等无污染环境区域规划发展油茶、竹基地建设;同时,加强油茶生产经营过程的服务指导,督促指导各县在产业基地建设过程中严控投入品,防止人为因素对油茶、竹产品的污染与有害残留。其次积极引导林农及相关企业合作社等积极申报有机食品基地认证,目前,我州已累计开展油茶有机认证9.1万亩。再次加强加工监管,积极配合州工信、市场监管等加工监管部门,督促指导加工企业严格按照相关安全生产规程做好茶油、竹产品等加工生产。今年以来,全州共加工茶籽19888吨,生产茶油4625吨,销售额24323.8万元;竹笋产量20428吨,销售额11534万元。目前,我州油茶加工企业按照国家要求均设有专职的质检员,生产的茶油等产品严格按照国家油茶籽油标准执行,生产规范,质量标准,部分企业还通过了三大体系认证。第四加强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定期抽检,今年上半年配合省林业局在三穗、锦屏、从江等县对竹笋产地土壤质量及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共计抽样30个点。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贵阳)进行抽检,到目前为止,未收到产品不合格的反馈。

下步,黔东南州将进一步完善林产品地方标准体系,继续推进质量兴林,着力做好抓标准、抓治理、抓追溯、抓监测、抓体系工作,不断提高全州林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以标准化引领林林产品高质量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