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四措施”抗久旱生态修复造林

来源: 局造林科 发布时间: 2022-12-01 17:13

一是积极采取土内蓄水保墒,提升土壤持水能力。通过土壤结构的改良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抵抗集中径流水的水平和垂直扩散运动及土壤表层的蒸发损失的综合应用技术措施。在深翻土地、疏松土壤的基础上,改良土壤结构,提高保水能力。在整地或挖穴时,将绿肥、锯屑、有机肥、土壤改良剂、过磷酸钙等施入树穴中。在重点生态区域的植树带采取覆盖保墒措施,以地膜、枯枝落叶、有机化学材料,甚至山上的薄石片等进行覆盖,大力采用可以就地取材、经济实用的好方法。

二是高效集水造林绿化,加强蓄水基础设施建设。在各大林区、重点生态区域,借助有利地形条件,谋划修建集水场和贮水窖()。集水场的面积以降雨量、径流系数和需水量等综合条件确定;集水面要采取硬化防渗处理,采取原土铲平压实、灰土夯实、水泥土、混凝土衬砌、铺设塑料薄膜、沥青喷涂、高分子化合物防渗等。贮水窖()修建在集水场的末端或天然集水面的汇流处,在窖()的前面修建集()水槽,槽与窖()间修建沉沙地池;贮水窑可建成土窑或水泥窑,土窑内壁用石灰或水泥砂浆进行防渗处理。

三是加强造林苗木保护与管理,减少水分蒸发。植树造林,苗木先行,良种壮苗是植苗造林成功的重要保证,积极指导选用一级苗进行造林。注意维持苗木体内水分平衡,保持苗木的生理活性,是干旱少雨时期造林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栽植前一定要保护好苗木并对苗木作必要的处理。在起苗前,要浇透水一次,使待出圃的苗木吸足水分。起苗后要立即栽植,避免长途运输,运输时要注意保湿。栽植前必须浸泡,还要进行修根,剪去烂根和过长的根系,针叶苗还应蘸泥浆或使用保水物质。对蒸腾强度较大的一些苗木可以适当摘叶,或者在苗木的叶、干上喷洒一些抗蒸腾剂等。

四是推广生根粉、抗旱剂等新型技术应用。生根粉、抗旱剂系广谱、高效、复合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补充植物生根所需外源生长素与促进植物体内内源生长素合成的双重功效;能促进不定根形成,促使不定根原基分生组织细胞分化成多个根尖,成簇状爆发性生根,增强吸收水分的能力,达到提高育苗、造林成活率及生长、质量和抗性的目的。